新手上路
主題
主題
全部主題
學習法
學習方法 (215)
公職考試
高普考 (551)
鐵路特考 (916)
初等/地方特考 (345)
司法特考 (53)
移民特考 (10)
關務/稅務特考 (53)
民航特考 (19)
國安局/調查局 (14)
身心障礙特考 (36)
原住民特考 (12)
外交特考 (10)
海巡特考 (7)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1440)
捷運公司 (146)
銀行考試 (237)
農漁會 (44)
國營事業 (210)
中華電信 (80)
台電公司 (155)
臺灣菸酒 (161)
中油公司 (178)
自來水公司 (98)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67)
農田水利會 (75)
漢翔航空 (31)
臺灣港務公司 (32)
台糖公司 (26)
其他 (94)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56)
投信投顧/信託 (13)
理財規劃 (25)
內控 (4)
授信/外匯 (6)
債券/票券 (1)
股務人員 (1)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44)
記帳士 (7)
不動產經紀人 (13)
地政士 (7)
消防設備人員 (4)
報關人員 (5)
技術士檢定 (35)
社工師 (5)
食品技師 (6)
人身保險業務員 (5)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101)
警專/警大 (33)
軍士官/預官 (9)
軍校招考 (12)
升學考試
升高中 (11)
升大學/轉學考 (33)
升科大四技 (5)
研究所 (6)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3)
專責報關人員 (0)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8)
公幼教師甄選 (2)
教師甄試 (14)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5)
TOEIC多益 (5)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8)
金融議題 (1)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0)
一般班 (0)
其他
其他 (3630)
老師
發問
登入
註冊
鐵路特考考古題 模擬題庫 法學緒論
鐵路特考考古題
模擬題庫 法學緒論
主題分類
學習法
學習方法
公職考試
高普考
鐵路特考
初等/地方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稅務特考
民航特考
國安局/調查局
身心障礙特考
原住民特考
外交特考
海巡特考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捷運公司
銀行考試
農漁會
國營事業
中華電信
台電公司
臺灣菸酒
中油公司
自來水公司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農田水利會
漢翔航空
臺灣港務公司
台糖公司
其他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投信投顧/信託
理財規劃
內控
授信/外匯
債券/票券
股務人員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記帳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報關人員
技術士檢定
社工師
食品技師
人身保險業務員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警專/警大
軍士官/預官
軍校招考
升學考試
升高中
升大學/轉學考
升科大四技
研究所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專責報關人員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公幼教師甄選
教師甄試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TOEIC多益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金融議題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一般班
其他
其他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 民事訴訟,原告原則上應向被告之住所地法院起訴,是為何種原則?
(A)住所地之原則
(B)以原就被之原則
(C)專屬管轄之原則
(D)特別管轄之原則。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 對行為人造成不利益之類推適用,不應該適用在下列何種法律領域?
(A)民法
(B)刑法
(C)公司法
(D)票據法。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 告訴乃論之罪,如未經告訴,法官於審判中應為何種判決?
(A)無罪
(B)管轄錯誤
(C)不受理
(D)免訴。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 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之人民,均有選舉權。此乃選舉權行使何種基本原則?
(A)一般(普通)原則
(B)直接原則
(C)自由原則
(D)平等原則。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5. 撤銷權之行使,自意思表示後經過一年而消滅,此一年期間稱為:
(A)除斥期間
(B)消滅時效期間
(C)附停止條件
(D)時效中斷。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6. 當事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對於未確定之裁定,向上級法院聲明不服,請求廢棄或變更該裁定之行為,稱為:
(A)上訴
(B)再審
(C)抗告
(D)非常上訴。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7.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法規得授權以命令規定施行日期
(B)法規明定自公布日施行者,自公布之隔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
(C)法規得授權以命令規定施行區域
(D)法規得以命令特定施行日期。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8. 依我國刑法規定,滿幾歲之精神正常人應對其犯罪行為負完全刑事責任?
(A)15歲
(B)16歲
(C)17歲
(D)18歲以上,未滿80歲。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9. 下列何者非屬於有權解釋?
(A)行政解釋
(B)學理解釋
(C)立法解釋
(D)司法解釋。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0. 緊急命令是由何者所發布?
(A)行政院
(B)立法院
(C)司法院
(D)總統。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1.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6條規定:「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不得以命令定之。」本條所稱命令,不包括:
(A)緊急命令
(B)授權命令
(C)職權命令
(D)法規命令。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2. 關於普通法與特別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公司法是人民團體法的特別法
(B)可以以人、事、時、地為標準來區分
(C)特別法的位階高於普通法
(D)一個法律只會有一個特別法。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3. 中央或地方機關基於職權,就特定之具體事件所為發生公法上效果的單方行政行為,稱之為:
(A)判決
(B)裁定
(C)行政處分
(D)行政裁判。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4. 下列何者是間接法源?
(A)全民健康保險法
(B)最高法院判例
(C)國際條約
(D)臺南市自治規則。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5. 下列有關「犯罪類型」之敘述,何者錯誤?
(A)所稱之作為犯,係指行為人以積極之作為而違犯之犯罪
(B)所稱之行為犯,乃指行為人只要單純地實現不法構成要件所描述之行為,無待任何結果之發生即足以成立之犯罪
(C)所稱之實害犯,乃指行為只需對於不法構成要件所要保護之客體造成危險結果,即可成立之犯罪
(D)所稱之結果犯,則要求行為必須發生不法構成要件所預定之結果,始能既遂之犯罪。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6. 關於各種法律分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是屬於國際法
(B)民法屬於程序法
(C)習慣法屬於成文法
(D)行政程序法屬於公法。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7. 能以自己名義為有效法律行為之資格,稱為:
(A)權利能力
(B)行為能力
(C)責任能力
(D)意思能力。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8. 依照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下列那一個機關有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的權力?
(A)行政院
(B)立法院
(C)司法院大法官
(D)監察院。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9. 下列有關我國刑法「地之效力」的說明,何者錯誤?
(A)刑法適用於中華民國領域內之犯罪
(B)刑法適用於在我國船艦、航空器內之犯罪
(C)犯罪行為雖發生在中華民國領域內,但犯罪結果卻在中華民國領域外,該犯罪即不適用中華民國刑法
(D)刑法適用於我國領空、領土或領海內之犯罪。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0. 關於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是法律適用的原則,不是立法的原則
(B)就刑法規定而言,僅刑罰規定有此原則的適用,保安處分規定不適用
(C)亦適用於民法領域
(D)法官不得將法律適用於該法律尚未生效前的具體案件上。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1. 下列何者不是刑法之基本原則?
(A)罪刑法定主義
(B)從新從輕主義
(C)慎刑原則
(D)類推禁止原則。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2. 下列關於「法的發展」之敘述,何者錯誤?
(A)有社會就有法律,有法律就有社會
(B)法律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本身同樣久遠
(C)法律是變動不居的
(D)人類的第一部法典由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3. 犯罪人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除有特別規定外,其法律效果如何?
(A)得減輕其刑
(B)應減輕其刑
(C)得免除其刑
(D)應免除其刑。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4. 關於法律的繼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繼受法是沿襲固有文化所定之法
(B)繼受法是仿傚外國法制所定之法
(C)繼受法僅見於二次大戰之前
(D)繼受法是根據本國風俗習慣所產生之習慣法。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5. 下列何者可為權利的主體?
(A)僅自然人,法人不得為權利的主體
(B)僅法人,自然人不得為權利的主體
(C)包括自然人及法人
(D)包括自然人、法人及物。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6. 戰爭係屬何種制裁?
(A)憲法制裁
(B)刑事制裁
(C)國際法上的制裁
(D)道德制裁。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7. 檢察官對於侵害國家社會之犯罪,以原告之資格,代表下列之何者,提起公訴?
(A)法務部
(B)國家
(C)被害人
(D)法院。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8. 關於刑法褫奪公權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剝奪犯罪行為人為公務員之資格
(B)受宣告者仍得參選公職
(C)可分為終身褫奪與定期褫奪
(D)性質上為能力刑。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9. 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教唆犯為幫助犯的一種
(B)對幫助犯之處罰應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C)幫助犯必須以被幫助者知情為條件
(D)教唆犯,依其所教唆之罪處罰之。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0. 如法律於9月10日公布,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3條規定於何時開始生效?
(A)同年9月10日
(B)同年9月11日
(C)同年9月12日
(D)同年9月13日。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1. 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得被司法機關宣告無效,是基於:
(A)司法機關的民意基礎
(B)多數決原則使然
(C)司法獨立
(D)憲法賦予司法機關的權限。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2. 租賃契約之期限,不得逾下列何期限?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3. 下列何者原則上不對外發生法效果?
(A)法規命令
(B)自治條例
(C)行政規則
(D)法律。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4. 下列何項法律規定與道德無關?
(A)子女應扶養父母
(B)誠實信用原則
(C)滿二十歲為成年
(D)竊盜罪。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5. 下列何者不屬於刑法解釋的方法?
(A)類推解釋
(B)文義解釋
(C)歷史解釋
(D)體系解釋。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6. 依我國民法規定,有關法人的敘述,下列何者為正確?
(A)法人可分為社團及組織
(B)法人可分為財團及合夥
(C)法人可分為財團和社團
(D)法人可分為財團和民間團體。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7. 依現行民法之規定,有配偶者,如果重婚則原則上:
(A)前婚無效
(B)後婚無效
(C)前婚得撤銷
(D)後婚得撤銷。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8. 下列何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A)殺人未遂行為
(B)使人受重傷未遂行為
(C)竊盜未遂行為
(D)偽造、變造私文書未遂。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9. 凡外國人,只要居住於本國內,均應受本國法律支配。此項原則稱為:
(A)屬人主義
(B)屬地主義
(C)折衷主義
(D)民族主義。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0. 甲任職於電腦公司,因同性戀身分曝光,遭公司解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雇主得於解僱時敘明理由,則該解僱為合法
(B)甲若於該公司任職未滿一年,則該解僱為合法
(C)雇主若因受僱者之性傾向予以解僱,該勞動契約之終止不生效力
(D)雇主得基於性傾向而對於受僱者給予差別待遇。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1. 下列何者非公務人員保障法所稱之公務人員?
(A)法定機關依法任用之有給專任人員
(B)法定機關依法派用之有給專任人員
(C)公立學校編制內依法任用之職員
(D)政務官、民選公職人員。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2. 所謂姻親,謂血親之配偶、配偶之血親及何者?
(A)親家公、親家母
(B)配偶
(C)血親之配偶之血親
(D)配偶之血親之配偶。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3. 憲法規定人民有納稅、服兵役、受教育之義務,通說認為其規定之性質為下列何者?
(A)列舉性質
(B)例示性質
(C)概括性質
(D)兼採列舉性質及概括性質。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4. 以法律之制定及公布為標準,法律可分為:
(A)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B)固有法與繼受法
(C)普通法與特別法
(D)原則法與例外法。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5. 甲與乙約定,若乙通過100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民航人員考試,則甲出售其所有的A屋於乙,做為乙工作時之住所,但甲於考試放榜前,即將該屋出售於丙,並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有關甲、乙、丙三人間之法律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間之契約為附解除條件之買賣契約
(B)甲丙間之買賣契約因違反誠信原則而無效
(C)甲丙間之買賣契約雖屬有效,但乙得主張撤銷該所有權移轉登記行為
(D)甲乙間之買賣契約附有停止條件。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6. 下列關於法律的淵源之敘述,何者正確?
(A)法律的淵源分為屬人法源和屬地法源兩種
(B)法律可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C)地方法規僅能由地方自治團體本於自治行政權而制定
(D)依我國憲法規定,條約應制定成法律,始生效力。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7. 下列何者不是刑法所明定保安處分的種類?
(A)訓誡處分
(B)監護處分
(C)強制治療
(D)強制工作。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8. 對於刑事案件,法院就法律無明文規定之行為應如何處置?
(A)不受理
(B)諭知無罪
(C)引用類似法條審理
(D)聲請大法官解釋。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9. 下列何者不屬於勞動基準法所規定之定期勞動契約?
(A)特定性工作
(B)季節性工作
(C)短期性工作
(D)周期性工作。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50. 民法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與義務」。父母此項權利義務:
(A)得任意拋棄
(B)不得拋棄
(C)得與子女協議拋棄
(D)得與親屬會議協議部分拋棄。
愛舉手問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