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考考古題 99年 高考行政學

1. 審議法案時,議員以選票互換的方式,互相支持對方的法案,此一作法稱之為:

2. 下列何者不是「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3. 下列何者是私益團體?

5. 「辦公廳佈置安排、自動化、環境空間管理、案卷管理」等是屬於行政學的那個範圍?

6. 下列何者不是文官在推動各項政策活動過程中,為保持行政中立所應遵循的原則?

7. 有關公共政策分析的描述,下列那一項正確?

8. 有關「新公共行政」對行政人員角色的主張,下列何者錯誤?

9. 依據學理,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的主要意義為何?

10. 韋伯(Max Weber)認為,能讓人們自願服從的權威包括:

11. 一般而言,以下何種類型的人,最容易抗拒行政革新?

12. 新公共服務論者認為所謂的公共利益最主要是指:

13. 下列學者中,那一位首創「以科學方法來選拔工人」的管理理論?

14. 主張公共行政不應該忽略弱勢團體的利益,係從何種理論來透視「公共」的意涵?

15.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何者錯誤?

17. 下列何項屬於危機發生之初的管理活動?

18. 有關政策順服(policy compliance)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9. 政府向民眾收取提供財貨或服務的費用時,可以選擇「受益原則」或「能力原則」的訂價方式,二者相比:

22. 從系統途徑的觀點,一個有機的組織或體系會呈現某些特性,下列何者是錯誤的?

24. 機關內兩個業務單位,常因本位主義的心態各持己見,影響政策推動,請問最適合用下列何種方法來整合?

25. 我國對於設置預備金之方法,係採用下列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