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地方特考考古題 100年 政治學(四等)

2. 下列政治學研究途徑中,那一項最為傳統?

3. 下列有關政府課責(包括「垂直課責」與「水平課責」)的描述,何者錯誤?

4. 下列何項不是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ory democracy)的特徵?

5. 歷史唯物論是下列那一種意識型態的核心概念?

6. 所謂「多數統治」(majority rule)的原則為下列何者?

7. 個人是否有自信採取行動以影響政府政策,此稱之為:

8. 下列有關「人權」觀念的敘述何者錯誤?

9.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所稱「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始於那些國家?

11. 下列那個國家的部會首長不得兼任國會議員?

12. 在國會內一般負責審查法案的委員會是:

13. 下列那一國國會是實施一院制?

14. 下列那一項是總統制的特徵?

15. 主要意見集中於左右兩極端的民意分布形態,稱之為:

16. 下列那一項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選舉制度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17. 以下何種制度可以提升政治參與動機較低的公民參與?

18. 從事社會運動是政治參與的一種方式,而在二十世紀末出現了所謂的「新社會運動」。新社會運動與傳統社會運動在許多面向上都有所不同,請問下列那一項並非新社會運動的特徵?

20. 按照杜佛傑(M. Duverger)的看法,半總統制有三個重要的特徵,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

21. 1997年,英國工黨布萊爾(T. Blair)政府通過何種法案,賦予蘇格蘭與威爾斯「統治家園」(home-rule)的權力?

22. 根據奧蒙(Gabriel Almond)對政治團體的分類,藥師公會與律師公會可視為那一類型的利益團體?

24. 從「權力」角度來從事政治學研究,最大的限制是:

25. 主張抗拒不公道法律,並且著有「論公民不服從」一書的思想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