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考考古題 102年 高考行政學

1. 一般言之,公共政策的位階,自目標宣示到特定行動方法之次序,下列何項正確?

2. 漸進決策途徑是由誰提出的?

3. 根據「特別權力關係原則」(doctrine of privilege),公務員和國家的關係為何?

4. 有關賦稅本質及理論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5. 主張財政分權之理由之一為可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此一說法的理論基礎為:

7. 有關組織分析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8. 根據羅聖朋(D. Rosenbloom)的看法,公共組織的法律途徑主要係著眼在下列的那一項?

10. 賽蒙(H. Simon)認為組織的決策過程是由那三項活動所構成?

11. 葛森(G. D. Garson)與歐波曼(E. S. Overman)以「PAFHRIER」一詞代表公共管理之內涵,其中的PA係指:

12. 下列那一篇著作不是泰勒(F. Taylor)所寫的?

15. 下列何者不是政府實施補助款制度的理由之一?

16. 下列何者並非全球化產生的背景因素?

17. 下列關於「設計計畫預算制度」的敘述,何者最正確?

20. 領導者對部屬使用鼓勵及教導,又稱為適度的領導方式係指下列何者?

21. 下列那一項不屬於激勵理論的內容(Content)理論?

申論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