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地方特考考古題 102年 地特國文

1. 下列選項「」中之語詞,古今詞義不變的是:

2. 下列各組成語,何者不是意義相近:

3. 以下四個選項,都使用了成語,那一個選項錯誤?

5. 下列「」中的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6. 下列神話的寓意,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7. 下列詩句中之「耐」字,何者意義與其他三個選項不同?

9. 下列選項皆有「三」字,代表的概念,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10. 下列選項「」中的字都作為量詞,用法有誤的是那一個?

12. 下列詩句何者沒有因果關係?

13. 民國100年歲次是「辛卯」,則下列年次相配正確的是:

14. 下列那一題辭,不適合用於婚禮?

15. 下列題辭的應用,何者錯誤?

16. 依下列各組人物關係,書信「提稱語」用法正確的選項是:

17. 杰倫從學校畢業一年之後,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導師。下列關於書信用語,錯誤的選項是:

19. 下列對聯所稱述的對象,何者錯誤?

23. 《尸子》:「鹿馳走,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所以及者,顧也。」旨在說明:

29.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在《美學》這本書裡提到: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黃昏,其實並沒有美醜的問題。……日出、日落之所以美,是我們看黎明與黃昏的時候,喚起了生命裡的某種感嘆:從看日出的過程裡,我們感覺到蒸蒸日上的朝氣,感覺到生命的活潑,感覺到從絕望黑夜進入到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我們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不只是黎明。我們把自己期待生命美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上。(蔣勳〈美是心靈的覺醒〉)根據本文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32. 《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這個故事主要表現的是:

35. 「(慶曆)四年夏,帝與執政論及朋黨事,范仲淹對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自古以來,邪正在朝,各為一黨,在主上鑒辨之耳。試使君子相朋為善,其於國家何害?不可禁也。」下列那一敘述最符合范仲淹的主張?

38. 「蛇蚖蜈蚣豺狼虎豹,蟲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殺之?若必欲盡殺,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驅之使遠,避之使不相害而已。」(鄭板橋〈寄弟墨書〉)鄭板橋對於害蟲的觀念,下列選項何者最正確?

41. 公告內容要求簡明扼要,下列何者不必在公告中套敘?

42. 下列關於「文書保密」之規定,何者錯誤?

43. 有關公文的「稱謂語」,下列選項不恰當的是:

45. 凡機關與機關或機關與人民往來之公文書,其製作之格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