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證券考古題 103Q1 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

1. 長期總合供給曲線為一通過_____的垂直線。

2. 直到70年代,西方經濟進入同時發生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的現象稱為:

3. 下列何者屬於失業?

4. 若你是一個國際金融投機者,請問下列何種情況會賺到錢?

5. 面額$1,000,每年發放票面利息$80的債券,如果利率由9%上升到10%,則它的票面利率會如何變化?

6. 債券投資人可以藉由下列何者來避免因利率上升,導致債券價格下降的風險?

7. 因市場價格變動對銀行資產負債部位造成損失,此稱為_____。

8. 梭羅成長模型(Solow Growth Model)的技術進步如何衡量?

9. 在何種情況下,釘住貨幣量比釘住利率更會擴大產出的波動?

10. 收益率曲線描述下列何者之間的關係?

11. 以基期物價計算的國民所得稱為:

12. 貨幣數量學說認為總合支出的變化主要是由下列何者所引起?

14. 賽依(J.B. Say)所提出賽依法則(Say's Law)是:

16. 若要減緩增加政府支出可能帶來的排擠效果,央行的貨幣政策應該如何搭配?

17. 下列哪些事項導致國民生產毛額未能充分反映社會福利的水準?

18. 根據貨幣學派的看法,短期菲利普曲線之所以是負斜率,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間具有抵換的關係,主要是因為:

19. 按古典學派的總合供需理論,若央行在公開市場買進1億元的政府公債,則:

20. 以下哪些事項有助於擴大消費支出乘數?

21. 我國所編制的領先景氣指標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22. 在凱因斯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中,所謂的「流動性陷阱」是指:

23. 一般而言,政府可以透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提升總產出,但相對而言,下列哪一種情況較有利於採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

25. 根據凱因斯學派的乘數理論,「增加1元政府支出」的乘數效果大於「減稅1元」的乘數效果,主要的立論基礎是:

26. 下列關於債券的「到期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的敘述,何者正確?

27. 央行如果想要增加貨幣供給量,下列何者是合適且一致的政策組合?

29. 下列哪一種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將不同到期日的債券視為近乎無法替代的金融商品?

31. 日本能否脫離長期「通貨緊縮」(deflation)的泥沼是近來國際財經關注的焦點。以下何者不是「通貨緊縮」的特點?

32. 凱因斯學派提到勞動市場可能存在所謂的「非自願性失業」,其背後的主因是:

33.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與「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間的典型差異是:

34. 假設外資擔心東亞的區域衡突會日漸升高,因此持續大幅出脫臺股、撤離資金。這對臺灣的外匯市場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35. 以下的敘述,何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