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主題
主題
全部主題
學習法
學習方法 (215)
公職考試
高普考 (529)
鐵路特考 (916)
初等/地方特考 (336)
司法特考 (50)
移民特考 (9)
關務/稅務特考 (52)
民航特考 (16)
國安局/調查局 (13)
身心障礙特考 (36)
原住民特考 (12)
外交特考 (9)
海巡特考 (7)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1428)
捷運公司 (138)
銀行考試 (209)
農漁會 (43)
國營事業 (195)
中華電信 (69)
台電公司 (142)
臺灣菸酒 (156)
中油公司 (172)
自來水公司 (88)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67)
農田水利會 (68)
漢翔航空 (31)
臺灣港務公司 (25)
台糖公司 (24)
其他 (55)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56)
投信投顧/信託 (13)
理財規劃 (25)
內控 (4)
授信/外匯 (6)
債券/票券 (1)
股務人員 (1)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43)
記帳士 (7)
不動產經紀人 (13)
地政士 (7)
消防設備人員 (4)
報關人員 (5)
技術士檢定 (35)
社工師 (5)
食品技師 (6)
人身保險業務員 (5)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100)
警專/警大 (31)
軍士官/預官 (9)
軍校招考 (12)
升學考試
升高中 (11)
升大學/轉學考 (31)
升科大四技 (4)
研究所 (6)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3)
專責報關人員 (0)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8)
公幼教師甄選 (2)
教師甄試 (11)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5)
TOEIC多益 (5)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8)
金融議題 (1)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0)
一般班 (0)
其他
其他 (3592)
老師
發問
登入
註冊
外交特考考古題 模擬題庫 國文
外交特考考古題
模擬題庫 國文
主題分類
學習法
學習方法
公職考試
高普考
鐵路特考
初等/地方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稅務特考
民航特考
國安局/調查局
身心障礙特考
原住民特考
外交特考
海巡特考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捷運公司
銀行考試
農漁會
國營事業
中華電信
台電公司
臺灣菸酒
中油公司
自來水公司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農田水利會
漢翔航空
臺灣港務公司
台糖公司
其他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投信投顧/信託
理財規劃
內控
授信/外匯
債券/票券
股務人員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記帳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報關人員
技術士檢定
社工師
食品技師
人身保險業務員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警專/警大
軍士官/預官
軍校招考
升學考試
升高中
升大學/轉學考
升科大四技
研究所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專責報關人員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公幼教師甄選
教師甄試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TOEIC多益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金融議題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一般班
其他
其他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 下列詩句何者沒有使用「對偶」?
(A)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B)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C)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D)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於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屍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於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張曉風〈唸你們的名字〉)文中所謂「擁有」指的是:
(A)名利雙收
(B)身體強健
(C)學識淵博
(D)心靈健全。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 閱讀以下文字,選擇對此醫生最適當的形容。有醫者,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簇在膜內者須亟治。」醫曰:「此內科事,不應并責我。」
(A)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B)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C)狀若嚴守分際,實則無能卸責
(D)堅持各司其職,絕不越俎代庖。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 閱讀下文,推斷孔子對賢者的看法是: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孔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子貢曰:「然則齊無管仲,鄭無子產乎?」子曰:「賜,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聞進賢為賢耶?用力為賢耶?」子貢曰:「進賢為賢。」子曰:「然,吾聞鮑叔之進管仲也,聞子皮之進子產也,未聞管仲、子產有所進也。」《說苑.臣術》
(A)勇於向國君進言
(B)虛心向賢者學習
(C)替國君竭智盡力
(D)為國家推舉賢才。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5. 下列對聯歌詠的人物,所指不正確的是:
(A)道若江河,隨地皆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猶是春秋/孔子
(B)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關羽
(C)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屈原
(D)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杜甫。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6. 詩句「砯崖轉石萬壑雷」,意謂「砯崖轉石」的聲音像「萬壑雷」一般大,「砯崖轉石」與「萬壑雷」間,可視為省去「如、似」。下列詩句,表達方式相同的選項是:
(A)妾心古井水
(B)山月隨人歸
(C)散髮乘夕涼
(D)萬戶擣衣聲。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7.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方孝孺〈豫讓論〉),依據上文,作者心目中最認同的是:
(A)能認清時勢,全身而退
(B)於既亂之後,捨生取義
(C)為人主效力,防患未然
(D)為知己者死,在所不惜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8.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此語意近於下列何者?
(A)朽木不可雕也
(B)滴水可以穿石
(C)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D)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9.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文中的「靜」最切近下列的選項是:
(A)恬靜
(B)冷靜
(C)靜僻
(D)靜默。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0. 唐代書法大家張旭:「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自道其創作經驗,頗為得意。從專業學習的精進歷程來看,下列選項,最符合題意的是:
(A)創新要淨空一切,丟棄原有的基礎
(B)生活中無關專業的,皆可摒除身外
(C)跨領域是一好方法,可激盪出新意
(D)體悟不分層次高低,收穫但有優劣。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1. 下列選項,何者最適合表達久別重逢的心情?
(A)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白居易〈南浦別〉)
(B)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杜甫〈贈衛八處士〉)
(C)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木蘭花〉)
(D)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2. 鏡之工列十鏡於賈奩,發奩而視,其一皎如,其九霧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頤謝曰:「非不能盡良也。蓋賈之意,唯售是念。今夫來市者,必歷鑒周睞,求與己宜;彼皎者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數也。余感之,作〈昏鏡詞〉。」(劉禹錫〈昏鏡詞引〉)文中「良苦之不侔」的意思,與下列何者相近?
(A)昏鏡重磨
(B)苦盡甘來
(C)良莠不齊
(D)文過飾非。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3. 「當我在烈日下趕路,一隻鳥突然啾啾的飛過,一晃眼就到了我要去的山上。那隻鳥也許早上還在田野上覓食,午后,牠已經飛過好幾個市鎮。飛機比起鳥來是笨拙的,因為即使我有飛機,也不能看到一片蘆葦美麗就隨興飛入。」(林清玄〈金色印象.鳥的心情〉)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上文意旨?
(A)強調有機生活
(B)諷刺漫無目的
(C)主張自在逍遙
(D)頌揚迅速敏捷。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4. 「桓公與管仲、鮑叔、甯戚飲酒。桓公謂鮑叔:『姑為寡人祝乎。』鮑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無忘其束縛而從魯也,使甯子無忘其飯牛於車下也。』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與二大夫皆無忘夫子之言,齊之社稷必不廢矣。』」(劉向《新序.雜事四》)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A)事過境遷,莫再瞻前顧後
(B)常思困頓時,便能不鬆懈
(C)勤勉努力,窮人亦能翻身
(D)凡是真英雄,不怕出身低。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5. 辛棄疾〈青玉案〉:「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回」字意義與下列那一個選項中的「回」意義完全相同?
(A)「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B)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C)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D)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6. 〈介之推不言祿〉:「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下列選項中之「上下」,何者與本文中「上下」意義相同?
(A)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國之法遂差
(B)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C)主無驕肆之怒,臣無氂纓之請,上下相安,率禮從道
(D)有張籍者,年長於翺,而亦學於僕,其文與翺相上下。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7. 「刺激,如一朵極快凋萎的黑花,或許你一腳才跨出舞場,另一腳已踩入寂寞了。儘管街道上仍是霓虹燈火一片炯明,你卻只是一片空白和茫然……空白的情緒像滴在宣紙上的水墨,在街道間渲染開來。」上文所敘,旨在表現都市生活的:
(A)疏離孤獨
(B)清虛寂靜
(C)瞬息萬變
(D)感官刺激。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8. 「造出『吃一行恨一行』這句話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勸勉大家安分守己,但是這句話也道出無數人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其實幹一行應該愛一行才對。因為沒有一行沒有樂趣,至少一件工作之完滿的完成便是無上樂趣。很多知道敬業的人不但自己滿足於他的行當,而且教導他的子弟步武他的蹤跡,被人稱為『□□□□』,其間沒有絲毫恨意。」(梁實秋〈流行的謬論〉)引文空缺處,依據文意判斷,宜填入的成語為:
(A)述而不作
(B)幼秉庭訓
(C)克紹箕裘
(D)創業垂統。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9. 「為國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水旱蟲蝗不足懼也;賢士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毀譽亂真深可畏,直言不聞深可畏也。」(歐陽修《新五代史》)下述何者非此段引文之意旨?
(A)行政當謹防上下徇私包庇
(B)務咨詢,達壅蔽,乃為政之要務
(C)在位者當慮事宏遠,以免天災頻仍
(D)為政當注重民生,避免人民屢遷其業。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0. 「知識與智慧的養成,必須依靠積累的工夫。」下列符合此一道理的選項是:
(A)出於幽谷,遷於喬木(《孟子.滕文公上》)
(B)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C)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D)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門行〉)。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1. 除夕當天,母親要蒸好幾百個饅頭。數量多到這樣,過年以後一兩個月,我們便重複吃著一再蒸過的除夕的饅頭。而據母親說,我們離開故鄉的時候,便是家鄉的鄰里們滙聚了上百個饅頭與白煮鷄蛋,送我們一家上路的。饅頭蒸好,打開籠蓋的一刻,母親特別緊張,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頑皮的我們安靜下來,彷彿知道這一刻寄託著她的感謝、懷念,她對幸福圓滿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祝願。我當時的工作便是拿一枝筷子,沾了調好的紅顏色,在每一個又胖又圓冒著熱氣的饅頭正中央點一個鮮麗的紅點。(蔣勳〈無關歲月〉)根據上文,作者藉由過年前母親的忙碌所表達的心念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勤儉持家
(B)懷鄉感恩
(C)敬神謝天
(D)平安是福。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2. 「如果不知理想,不知情懷為何物,實在不必讀文學。出版市場裡各種商戰策略、成功學書籍已經夠多了!我告訴孩子,我們讀歷史,要盡量讓自己回到那個年代,設身處地用他們的想法來看事情,不能用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任意曲解訕謗,這才是尊重歷史。」此段文字,作者認為我們讀文學或歷史應該具備的條件是:
(A)正義感
(B)同理心
(C)國際觀
(D)方法論。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3.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蘇軾〈超然臺記〉)此段文字與下列那一選項之意境最為近似?
(A)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故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B)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C)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D)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4. 《莊子.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本文點出「儒墨之爭」的盲點為何?
(A)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B)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C)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D)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5. 下列文句中「」內的字義,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勝負之「數」,存亡之理/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
(B)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C)追而送之江之滸,飲「食」之/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
(D)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6. 「他也像一切人一樣,面對著極大的恐怖的時候,首先只想到自全。他擁抱著她,這時他知道,只有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是有一種絕對的安全感,除此以外,在這種世界上,也根本沒有別的安全。只要有她在一起,他什麼都能忍受,什麼苦難都能想辦法度過。他一定要好好的照顧她,照顧他自己,他們一定要設法通過這兇殘的時代。」 下列那個選項最接近文中對愛情心願的描述?
(A)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間無地著相思
(B)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C)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D)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7.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於人之耳目,而不適於用。金石草木絲麻五穀六材,有適於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於人之耳目,而適於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乎!」根據文意,最適宜填入□的是:
(A)才
(B)名
(C)書
(D)利。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8.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的含義,與下列那一選項敘述最接近?
(A)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白樸〈慶東原〉)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C)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脩〈蝶戀花〉)
(D)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張養浩〈山坡羊〉)。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9. 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有國之恥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發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其冠!」或曰:管仲雪桓公之恥於小人,而生桓公之恥於君子矣。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論囹圄而出薄罪,非義也,不可以雪恥;使之而義也。桓公宿義,須遺冠而後行之,則是桓公行義非為遺冠也?是雖雪遺冠之恥於小人,而亦生遺義之恥於君子矣。(《韓非子.難二》)閱讀上文選出下列對齊桓公最適當的描述:
(A)君子過則勿憚改
(B)反身而誠,強恕而行
(C)沽名干譽,適得其反
(D)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0. 下列文句,與「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記.淮陰侯列傳》)旨義相近的選項是:
(A)衣食足而知榮辱
(B)前車覆,後車戒
(C)受人之惠,知恩圖報
(D)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1. 序數詞用來表示事物的順序,譬如「第一」、「第五」等,但是,序數並非一定需用「第」表示,譬如「三年級」中的「三」,就是「第三」的意思。請問下列選項中用引號括起來的詞彙,何者不是序數詞?
(A)「十一月」是我最喜歡的月份
(B)每逢「十五」,阿嬤就要吃素
(C)這「兩個班級」的人數都是三十人
(D)咖啡廳設在這家百貨公司的「六樓」。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2. 「其實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應該是讀書了,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遠,則不妨與辛稼軒、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嚮往更相近的跫音,便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之來聒絮一番。」(張曉風〈精緻的聊天〉)下列選項最接近上文旨趣的是:
(A)寧知白日晚,暫向花間語(韋應物〈相逢行〉)
(B)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終南別業〉)
(C)交談既清雅,琴吹亦淒凝(張說〈夕宴房主簿舍〉)
(D)病裡猶須看《周易》,醉中亦復讀〈離騷〉(陸游〈讀書〉)。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3. 子高遊趙。平原君客有鄒文、季節者,與子高相善。及將還魯,諸故人訣,既畢,文、節送行三宿;臨別。文、節流涕交頤,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問曰:「先生與彼二子善,彼有戀戀之心,未知後會何期,悽愴流涕,而先生厲聲高揖,此無乃非親親之謂乎?」子高曰:「始焉謂此二子丈夫爾,乃今知其婦人也。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群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其於取斷,必不足矣。」(《孔叢子.儒服》)本文中,何者是無疑而問的反問句?
(A)未知後會何期
(B)此無乃非親親之謂乎
(C)豈鹿豕也哉而常群聚乎
(D)二子之泣非邪。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4. 「唐柳公權善書。……嘗貯金銀杯盂一笥,令奴掌之,縢識如故,及啟而器皆亡,奴妄言叵測者。公權笑曰:『杯盂羽化矣。』不復詰問。」(王罃《群書類編故事》)下列那一選項最接近本文所述柳公權的形象?
(A)深有雅量之人
(B)服食求仙之人
(C)喜愛說笑之人
(D)家境富裕之人。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5. 「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馮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後漢書》卷十七)根據上文,馮異被人敬重的原因是:
(A)謙退不伐
(B)善於交際
(C)個性耿直
(D)戰無不勝。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6. 「靜裡工夫具性靈,井無人汲泉自生。蛛絲一縷分明在,不是閒身看不清」,(袁枚〈靜裡〉)作者所表達的意旨是:
(A)謙和有禮的態度
(B)有守有為的期許
(C)從容優游的體悟
(D)一絲不苟的要求。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7. 「首先要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抱持著高度尊敬的態度,只有在這一前提下,才會以信仰般的熱情和創造性的思維投入對這種事業的貢獻中去。信的對立面是不信,是懷疑,如果懷疑你所信奉的對象,那麼創造實際上也就缺乏了意義的動力,人生就會陷入困惑之中。」(董群《禪與創新》)在上述文字所傳達的觀念中,個人是否能為他所從事的行業帶來創新,不取決於下列那一條件?
(A)理解該行業的職能與內涵
(B)嚮往該行業的獲利與評價
(C)認同該行業的責任與義務
(D)肯定該行業的價值與意義。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8. 下列文句中成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A)考試前應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免發生什麼「三長兩短」
(B)當結果公布的那一刻,竟「出乎意料」的出現了我的名字
(C)等待結果的時刻十分難熬,「緩不濟急」想知道答案
(D)應考時看到考卷上的題目真是令人「蠢蠢欲動」的想作答。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9. 葛洪《抱朴子》有言:「雖云色白,匪染,弗麗;雖云味甘,匪和,弗美。故瑤華不琢,則耀夜之景不發;丹青不治,則純鉤(古代名劍)之勁不就。火則不鑽不生,不扇不熾;水則不決不流,不積不深。故質雖在我,而成之由彼也。」下列解說何者最接近本段文字的意旨?
(A)進行各種工作之前應先備妥足夠的材料
(B)後天人為的機巧智謀會破壞先天本質的拙樸
(C)事物會受到所處環境的薰陶而產生各種變化
(D)良好的材質仍須經由錘鍊琢磨才得以鍛造成美器。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0.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上文意旨與下列選項何者最為相近?
(A)天地萬物消長,一切都生生循環不息
(B)行事得理饒人,萬萬不可以趕盡殺絕
(C)世間所有事物,都有無限的可分解性
(D)凡事避免強求,便能夠保持生命健全。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1. 「一君子存,群小人雖眾,必有所忌,而有所不敢為。惟空國而無君子,然後小人得肆志於無所不為,則漢魏、唐梁之際是也。故曰:可奪國而予人者,由其國無君子。」(歐陽脩〈唐六臣傳論〉)此段文字中,認為「君子」之於國家的意義為何?
(A)君子以德性感化好犯上之小人
(B)君子有能力來約束小人不作亂
(C)君子之正直能使小人不敢妄為
(D)君子能盡絕小人竊佔國家資產。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2. 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眾故也。」武子曰:「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左傳.魯成公六年》)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本文意旨?
(A)欒武子從善如流,察納雅言
(B)三人須同時占卜,才可做出決定
(C)宴席中飲酒,比較容易說服他人
(D)世上無絕對好的事,最好能少數服從多數。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3. 「衛人迎新婦,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御曰:『借之。』新婦謂僕曰:『拊驂,無笞服!』車至門,扶,教送母:『滅竈,將失火。』入室見臼,曰:『徙之牖下,妨往來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蚤晚之時失也。」(《戰國策.宋衛策》)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A)言多必失
(B)話不投機半句多
(C)口善應對,自覺喜樂
(D)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4. 《資治通鑑.秦紀三》:「(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世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下列選項最貼近前文主旨的是:
(A)樹大招風風撼樹
(B)虎落平陽被犬欺
(C)近水樓臺先得月
(D)是非成敗轉頭空。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5.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對孟之反的作為,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
(A)不喜歡誇耀自己的功勞
(B)上場打仗,一戰敗便逃跑
(C)打敗仗仍不知反省而多所爭辯
(D)居功不落人後,功勞全攬在己身。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6.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是因為韓荊州:
(A)人品高尚
(B)學問淵博
(C)廣納賢才
(D)位高權重。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7. 予於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像,竭其幽渺而言之。獨於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李漁〈蟹〉)文中可見作者是:
(A)不擅言詞
(B)缺乏味覺
(C)愛蟹成癡
(D)喜好研究。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8. 「我是森林中的一株樹,小溪中的一滴水,原野中的一棵草,田園中的一根苗,天地間的一個生物,我融溶在整體中,安用名號分別為?」(陳冠學《田園之秋》)本文意境與下列何者最貼近?
(A)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D)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9.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令媛、尊夫人皆是對他人之妻的稱呼
(B)內人、拙荊是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妻子
(C)「三年隔友于」的「友于」指的是兄弟
(D)「待曉堂前拜舅姑」的「舅姑」指的是夫之父母。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50. 「關於藝術,畢卡索說了兩句名言,一句是『藝術是一種謊言,但卻能讓我們了解真相』,另一句是『對我而言,一幅畫就是破壞的總和』;他怎麼可能呆笨到『如實呈現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呢?他的變臉畫風雖得自於非洲藝術,但卻也是對非洲藝術的『破壞』。他畫一個人,就是有意地『破壞』那個人的臉形,因為破而後能立,他要建立的是『心靈的真實』,而非『眼見的真實』。我相信,藝術不是『對自然的模仿』,而是『對自然的破壞』,偉大的畫家是引導我們用『另一種眼睛』(心靈之眼)觀看這個世界的人。」(王溢嘉〈畢卡索要變臉〉)文中認為畢卡索以破壞的方式去畫一個人的臉,目的何在?
(A)展示非洲藝術的特質
(B)破壞藝術原則以求奇
(C)表現人物的內在心靈
(D)模仿大自然的不規則。
愛舉手問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