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地方特考考古題 104年 地特國文

1. 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屬於計算「容量」的單位? 

2. 下列成語運用恰當的是: 

3. 下列文句中,成語使用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4. 語詞的數字有時是虛數,如:三三兩兩;有時是實數,如:歲寒三友。下列各組,何者的數字都是實數? 

5. 下列各組詞語,「 」內字義,何者前後相同? 

6. 你今日會在這裏居住/想想,是誰給你的/你舒舒服服的躺在多少別人的背上(蘇紹連〈扛〉)。下列何者最符合詩中欲傳達之意? 

8. 「人生自幼而少,自少而壯,自壯而老,不也正是這般地在不知不覺間變換著的嗎?」上文意涵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9. 「問問嘗遍天下美味的食家饕家們,到頭來,心心念念百吃不厭的,往往,就是那麼一碗白米飯、一塊白豆腐;然後真正能夠及得上這些食家饕家眼界的米飯豆腐,卻也定非等閒,從最源頭原料的孕育環境以至品種、農法、工法、烹法,背後不知須得多少傳承與堅持與智慧,才能成就這米飯這豆腐裡,那看似純淨澹泊,卻是滋味口感層次無窮豐富的深刻美味。」根據上文,可以見到作者體悟到的是: 

11. 葉慶炳〈「先生」和「老師」〉:「到了近代,學問越分越細,隔行如隔山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一千多年前韓愈說的那段話,也就更有其意義。」文中「韓愈說的那段話」最有可能是: 

12. 下列詩句,何者描述將士激烈戰鬥的場面? 

13.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詩中出現的兩個「姑」字,分別指的是: 

14. 林彧〈八通關〉:「採藥的人回去了,是誰/還趿著雲履在稜上徘徊呢?」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下列關於兩詩的解讀何者錯誤? 

15. 利用方位與相對位置來表現人己之關係或境遇的改變,是我國文化的普遍現象。下列有關的敘述,何者正確? 

21.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本文的觀點? 

24. 下列何者表達出一個人應「獨立自主,不隨波逐流」的旨意? 

25. 下列詩歌何者歌詠美人楊玉環: 

26. 公文重視機關間的隸屬關係,下列單位何者直接隸屬於行政院? 

27. 賀小兒周歲的禮金用語,下列何者最正確? 

28. 下列有關公文之敘述何者錯誤? 

29. 下列有關公文書簡化原則,何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