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特考考古題 100年 教育學大意

1. 清代臺灣最早設立的官方儒學是那一所? 

2. 下列那種學習風格的人傾向於將知覺到的刺激直接變成自己的經驗? 

3. 關於「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的說明,下列何者不正確? 

4. 曼恩(H. Mann)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教育發展貢獻極大,下列相關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5. 林小美認為這次考試考得好是因為自己能力好。根據韋納(B. Weiner)的理論,她把自己的成功歸因為: 

6. 下列有關馬斯洛(A. Maslow)需求階層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7. 編序教學主要是運用以下那種學派的學習理論? 

9. 國民政府遷臺初期,改設或新設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為何? 

10. 下列何人曾提出以歌詩、習禮及讀書作為兒童教育的教學項目? 

11. 中文「教」這個字最初是何涵義? 

13. 在教育心理學的三大學習學派中,「不包含」下列何者? 

14. 王老師因為個人的形象與魅力,最終能讓多數學生欣然接受其班級經營的方式,此項屬於下列何種權威之類型? 

15. 下列何人曾主張:「一切懲罰都是危害,一切懲罰本身都是邪惡」? 

16. 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國小三、四年級學生大約屬於那個時期? 

17. 下列那一種考試是德國中等教育結束時的畢業會考? 

18. 哈爾品(A. Halpin)所提出的LBDQ研究,最大的缺點在於其忽略了那個因素? 

20. 以下有關我國現行教育行政制度的描述,何者正確? 

23. 在個人內在的衝突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屬於下列何種衝突? 

24. 下列何者未在「教育基本法」中提及? 

25. 組織溝通類型中,由高階層傳至較低階層的溝通,稱之為: 

26. 老師在每節下課都幫上課發言的學生在記錄簿中蓋章,學生集滿十個章就可以換取老師所提供的禮物,這是利用何種策略促進學生學習與動機? 

27. 下列何者屬於「社會性增強物」? 

29. 下列何者不是泰勒(R. Tyler)課程設計模式的要素? 

30.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校的課程產生了許多該教而未教的內容,此種課程稱為: 

31. 下列何者強調,課程發展時應考量學生的需求,參酌學校所在地的條件,為學生規劃適切的課程? 

32. 韋納(B. Weiner)歸因理論中有關三向度之影響效果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34. 許多大學生能力很強卻不肯努力,表現平平,其主要的原因在於: 

35. 新移民到臺灣後,放棄自己原先民族的價值及習俗,吸收新民族的價值及信念,這是下列那一項概念? 

37. 下列關於兒童「攻擊行為」的描述,何者正確? 

39. 王老師班上有位弱視學生,他想調整環境與教學,以下何種調整並不適當? 

40. 視障者行動時,若需要明眼人嚮導,明眼人的位置宜在何處? 

41. 下列何種作法不適合「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學習? 

42. 依據特殊教育法之規定,特殊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不包括下列那類學生? 

46. 下列關於焦點團體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48. 下列那一個相關係數的強度最高? 

49. 下列有關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的敘述,何者正確? 

50. 課程目標敘寫時最基本的兩個要素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