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地方特考考古題 國文 (收錄100年~112年歷屆試題,每次隨機抽取50題)

1. 下列「 」的語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105年度初等考題) 

2. 下列文句,何者成語的使用最為正確? (105年度初等考題) 

8. 劉長卿〈新年作〉:「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此詩意旨最符合下列那一選項? (105年度初等考題) 

9. 《西廂記》:「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繫,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暉。」其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暉」表達的情感是: (105年度初等考題) 

10. 下列詩詞選項,何者不屬於感懷伴侶的死亡? (105年度初等考題) 

16. 〈有一首歌〉曾寫下這麼一段生活故事:「我是不到五歲就進了小學一年級的,在南京,在逸仙新村附近的一個小學裏,我什麼都不會,什麼也不懂,卻學會了一首老師教的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上海,在南京,我的朋友在這裏。這麼多年來,我不單牢牢地記住了這首歌,並且還記住了教室裏地板上溫暖的陽光,和窗外對著我微笑的外婆的笑容。我的女兒是在新竹上的幼稚園……那天下午,當她說要唱一首新歌給我聽的時候,我並不太在意,埋頭在書桌前的我,也不過如平日那樣,隨□地應答著她罷了。然而,我小小的女兒卻認真地唱起來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臺北,在新竹,我的朋友在這裏。剎那之間,幾十年來家國的憂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從我心中翻騰而出……『媽媽,寶貝唱得好不好聽?』我小聲地回答她:『好聽,寶貝唱得好聽。』……她高高興興地一邊唱一邊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我一個人站在屋子的中間,發現熱淚已流得滿臉。」為什麼這首歌可以給作者如此感動? (105年度初等考題) 

22.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所,是以得至於成功。」(蘇軾〈鼂錯論〉)此段文意旨在表達: (105年度初等考題) 

23.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文中子貢的說法,符合下列何者? (105年度初等考題) 

24.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代表求學歷程有三種不同境界,下列選項屬最高境界的是: (105年度初等考題) 

31. 下列關於公文製作之原則,何者錯誤? (105年度初等考題) 

32. 下列對公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105年度初等考題) 

33. 下列各組文句,引號中的古今詞義已有變化的選項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34. 下列數字的使用,何者與「二八年華」相同? (107年度初等考題) 

35. 下列對聯與商家不相應的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36. 下列有關稱謂用語,正確的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37. 下列不適用於賀喬遷的選項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39. 下列謎語與地名的配對,最不恰當的選項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40. 「讀孔子遺書惟愛春秋一部,存漢家正統豈容吳魏三分。」依據本聯,下列選項描述同一人物的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46.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宋.蘇軾〈江城子〉)關於此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7年度初等考題) 

48. 下列選項有涉及「聽覺」的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49. 孔子自衛反魯,過隱谷之中,見薌蘭獨茂,喟然嘆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本文借物託寓,其主旨為: (107年度初等考題) 

50. 下列辛棄疾詞,何者顯見投閒置散,無法建功立業的慨歎? (107年度初等考題) 

58. 趙翼〈詩論〉:「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下列選項對本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度初等考題) 

61. 下列選項,藉擬人的手法描摹聲音的是: (107年度初等考題) 

66. 下列選項,與行政機關實施分層負責之目的最無關係者為: (107年度初等考題) 

67. 下列選項的各組成語,前後語義相反的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68. 下列各組選項「 」中的詞彙,前後語義相同的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69. 下列選項「 」中數字用法,意義與真實數量無關的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71. 下列題辭使用場合完全正確的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72. 參照各組人物的關係,選出使用錯誤的問候語: (108年度初等考題) 

74. 荀子思想中,「天」是指純粹的自然現象。下列選項,何者符合荀子「天」的意義? (108年度初等考題) 

75. 《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論及人才的核心品格,與引文最相近的選項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79.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下列選項,何者與引文旨意最為接近? (108年度初等考題) 

84. 「為了他人而忘卻自我,他們便會記得你。」下列選項與此句文意最相近的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90.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說明「音樂感人至深」,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有此意涵? (108年度初等考題) 

91.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岑參〈山房春事〉)本詩表達的情感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92. 某電影中有句臺詞:「曾經牽掛,才能了無牽掛。」下列選項所表達的情感與此最接近的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93. 「太陽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烏雲則是人類特有的各種心理活動。所以,唯有在定靜、沉寂之中,當心裡的各種噪音平靜下來,也就是烏雲散開的時候,你就會看到自己的真實本性。」這段話所要闡述的意義是: (108年度初等考題) 

95. 《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文中的君子,表現出何種人格特質? (108年度初等考題) 

99. 下列關於公文格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108年度初等考題) 

100. 會稿應注意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8年度初等考題) 

101. 下列何者並非「公告」該有的結構? (108年度初等考題) 

102. 下列選項那—個「不」字在文意上是多餘的?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04. 老師題辭於紀念冊,以勉勵畢業生,下列何者不宜?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05. 「賢喬梓」為以下何選項的美稱: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06. 「傳家有道惟存厚」是一副對聯的上聯,下列何者最適合作為下聯?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07. 下列描寫月景的詩詞,何者具有藉月懷人之意?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09.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闋詞主要表達: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10.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本詩寓含的道理,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11. 下列敘述,何者與「重陽節」有關?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12. 下列那些名言無關乎「溝通」?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13. 下列文句,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19. 《典論.論文》:「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這四句的文意可理解為:「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下列文句,何者與上述的表達方式相同?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24.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蘇洵〈心術〉)上文意旨與下列為將之道何者最接近?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26. 下列文句之寓意,闡釋錯誤的是: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28.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29. 子游為武城宰,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你若是子游,當下最適合用老師平日教導的那句話來反駁?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31.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下列何者最能說明此段文字的旨意?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33. 現行「公文程式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文,除應分行者外,並得以副本抄送有關機關或人民;收受副本者,應視副本之內容為適當之處理。」有關副本的注意事項,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34. 多種法令同時發布或廢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35. 若教育部發文給臺南市政府,應用何種准駁語? (105年度初等一般行政考題) 

136. 下列各組「」內的字音,前後相同的是: (103年度初等考題) 

137.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103年度初等考題) 

138.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103年度初等考題) 

139. 下列各組「」中的詞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0. 歐陽脩〈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句中「尤」字意義、用法與下列選項中那個「尤」字相同?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1. 下列各組「」中的字,詞性相同的選項是: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2. 下列各組成語,何者完全沒有錯別字?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3. 下列成語的運用,何者錯誤?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4. 根據上下文判斷,下列何者斷句正確?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5. 下列何者不適合作為祝賀生育的題辭?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6. 關於書信的提稱語,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103年度初等考題) 

148. 古人常於文學作品中透過外在景物描寫個人內在感情。下列何者沒有使用這種方式? (103年度初等考題) 

150. 下列選項何者非歌詠孔子? (103年度初等考題) 

158.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下列選項所述,何者錯誤?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0. 閱讀以下文字,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景公問於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4. 天聖中,雄州民妻張氏戶絕,有田產,於法當給三分之一與其出嫁女,其二分雖有同居外甥,然其估緡錢萬餘,當奏聽裁。仁皇曰:「此皆細民自營者,無利其沒入,悉以還之。」是時,王沂公為宰相,呂文靖公、魯肅簡公參知政事,極贊美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5. 「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下列選項所述,何者正確?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6.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下列選項所述,何者錯誤?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7. 時間走得很停勻,說快不快,說慢不慢。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在宴會中總是有人簇擁著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這是離入祠堂之日已不太遠。上下臺階的時候常有人在你肘腋處狠狠的攙扶一把,這是提醒你,你已到達了杖鄉杖國的高齡。老不必嘆,更不必諱;花有開有謝,樹有榮有枯。人生至此尚能悠然俛仰於天地之間,應算一幸事。依據上文,下列選項所述,何者錯誤?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8. 在高明的寫作者筆下,風景不能只是風景。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若只是翔實記錄,勢必無法動人。攝影家杉本博司說:「相機雖然能夠記錄,但沒有記憶。」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人類有思想、有情感、有記憶,相機必須在有回憶的人手上才能創出美與感動。書寫表達就像拍照一樣,一定要有創作者的觀點,才可能做到深刻動人,達成最美好的溝通。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正確? (103年度初等考題) 

169. 一個人的天賦才能、使命,或應該扮演的角色通常是發現,而不是發明出來的。知名作家波斯特爵士寫道:「我們必須朝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觀察靈魂,觀察並傾聽,直到你找到那個你一直在夢想的東西。換句話說—回答那黑暗中的敲門聲,否則你無法從這個受禁錮的時刻昇華到卓越。」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錯誤? (103年度初等考題) 

171. 「忽有人披髮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骨藏於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文中披髮粗衣者對女子所說的話,與下列西洋童話中那一段對話的情境最為相似? (103年度初等考題) 

179. 下列各組詞語「」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104年度初等考題) 

182. 祝賀某人生兒子的題辭,最適合的是: (104年度初等考題) 

183. 關於書信提稱語之使用,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104年度初等考題) 

190. 德國浪漫派詩人李斯特說:「人生就像一本書,愚者漫不經心地翻過,智者卻很仔細地閱讀;因為他們知道:這本書沒有再回頭看第二次的機會。」依據文意,所謂「這本書沒有再回頭看第二次的機會」的原因是: (104年度初等考題) 

196. 《左傳.曹劌論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其意旨,下列何者最正確? (104年度初等考題) 

197.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此文之旨意為何? (104年度初等考題) 

198. 老子曰:「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其意旨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04年度初等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