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主題
主題
全部主題
學習法
學習方法 (215)
公職考試
高普考 (551)
鐵路特考 (916)
初等/地方特考 (346)
司法特考 (53)
移民特考 (10)
關務/稅務特考 (53)
民航特考 (19)
國安局/調查局 (14)
身心障礙特考 (36)
原住民特考 (12)
外交特考 (10)
海巡特考 (7)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1440)
捷運公司 (146)
銀行考試 (237)
農漁會 (45)
國營事業 (211)
中華電信 (80)
台電公司 (155)
臺灣菸酒 (161)
中油公司 (178)
自來水公司 (98)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67)
農田水利會 (75)
漢翔航空 (31)
臺灣港務公司 (32)
台糖公司 (26)
其他 (94)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56)
投信投顧/信託 (13)
理財規劃 (25)
內控 (4)
授信/外匯 (6)
債券/票券 (1)
股務人員 (1)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44)
記帳士 (7)
不動產經紀人 (13)
地政士 (7)
消防設備人員 (4)
報關人員 (5)
技術士檢定 (35)
社工師 (5)
食品技師 (6)
人身保險業務員 (5)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101)
警專/警大 (33)
軍士官/預官 (9)
軍校招考 (12)
升學考試
升高中 (11)
升大學/轉學考 (33)
升科大四技 (5)
研究所 (6)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3)
專責報關人員 (0)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8)
公幼教師甄選 (2)
教師甄試 (14)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5)
TOEIC多益 (5)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8)
金融議題 (1)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0)
一般班 (0)
其他
其他 (3630)
老師
發問
登入
註冊
中華郵政考古題 110年 國文
中華郵政考古題
110年 國文
主題分類
學習法
學習方法
公職考試
高普考
鐵路特考
初等/地方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稅務特考
民航特考
國安局/調查局
身心障礙特考
原住民特考
外交特考
海巡特考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捷運公司
銀行考試
農漁會
國營事業
中華電信
台電公司
臺灣菸酒
中油公司
自來水公司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農田水利會
漢翔航空
臺灣港務公司
台糖公司
其他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投信投顧/信託
理財規劃
內控
授信/外匯
債券/票券
股務人員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記帳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報關人員
技術士檢定
社工師
食品技師
人身保險業務員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警專/警大
軍士官/預官
軍校招考
升學考試
升高中
升大學/轉學考
升科大四技
研究所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專責報關人員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公幼教師甄選
教師甄試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TOEIC多益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金融議題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一般班
其他
其他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
第一篇: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注:僑為子產自稱;厭=壓)(《左傳.子產論尹何為邑》)
有關上文字句的解釋 ,下列何者正確?
(A)「射御貫,則能獲禽」指具膽識者才有所獲
(B)「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主因物以稀為貴
(C)「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是盼其學治相長
(D)「棟折榱崩」,「棟、榱」意為棟樑之材,比喻的是子產。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 根據上文,請問子皮選尹何所根據的標準為何?
(A)其所喜愛且對其忠誠者
(B)敬愛他者且有學習意願者
(C)樂於愛人,且不會背叛國家者
(D)為民所愛,且知道如何治理國家者。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 子產何以認為尹何不適合為邑長?
(A)尹何雖良善但非棟樑之材
(B)尹何猶少尚未具治理之能
(C)尹何雖具文資卻缺乏武智
(D)尹何因惑於所溺恃寵而驕。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 下列何者最能解釋子皮做法的因果關係?
(A)覆巢底下無完卵
(B)君臣上下交相賊
(C)愛之卻適足以害之
(D)預防勝於亡羊補牢。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5. 下列何者最能闡述子產所言「學製美錦」與「田獵射御」兩個譬喻的背後旨意?
(A)貪贓枉法者,需加以制裁
(B)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C)學焉而後臣之,故可不勞而王
(D)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6.
第二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陶淵明〈桃花源記〉)
下列各組文句,何者前後在文意上彼此沒有呼應關係?
(A)便捨船,從口入/既出,得其船
(B)忘路之遠近/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C)見漁人,乃大驚/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D)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7. 下列詞語「 」中的字,何者之解釋正確?
(A)問「津」:口水
(B)「緣」溪行:沿著
(C)阡「陌」:不熟悉
(D)便「要」還家:總是。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8.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其語句中『不足』的含意較接近何者?
(A)沒必要
(B)不夠多
(C)沒希望
(D)不可能。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9. 村中之人,有男女老少。其中的兒童及老者,作者是以何種角度來描寫?
(A)行動
(B)聲音
(C)頭髮
(D)衣著。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0. 依本文,「漁人」尋得「桃花源」,但「太守」及「高尚士」卻尋不得「桃花源」。作者想表達的是:
(A)沿途標誌並不夠明確
(B)入山口太小,已被遮蔽
(C)桃花源內的住民已搬遷
(D)自然隨性之人較易接近完美,刻意追求者反不得其門而入。
愛舉手問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