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主題
主題
全部主題
學習法
學習方法 (215)
公職考試
高普考 (551)
鐵路特考 (916)
初等/地方特考 (346)
司法特考 (53)
移民特考 (10)
關務/稅務特考 (53)
民航特考 (19)
國安局/調查局 (14)
身心障礙特考 (36)
原住民特考 (12)
外交特考 (10)
海巡特考 (7)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1440)
捷運公司 (146)
銀行考試 (237)
農漁會 (45)
國營事業 (211)
中華電信 (80)
台電公司 (155)
臺灣菸酒 (161)
中油公司 (178)
自來水公司 (98)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67)
農田水利會 (75)
漢翔航空 (31)
臺灣港務公司 (32)
台糖公司 (26)
其他 (95)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56)
投信投顧/信託 (13)
理財規劃 (25)
內控 (4)
授信/外匯 (6)
債券/票券 (1)
股務人員 (1)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44)
記帳士 (7)
不動產經紀人 (13)
地政士 (7)
消防設備人員 (4)
報關人員 (5)
技術士檢定 (35)
社工師 (5)
食品技師 (6)
人身保險業務員 (5)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101)
警專/警大 (33)
軍士官/預官 (9)
軍校招考 (12)
升學考試
升高中 (11)
升大學/轉學考 (33)
升科大四技 (5)
研究所 (6)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3)
專責報關人員 (0)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8)
公幼教師甄選 (2)
教師甄試 (14)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5)
TOEIC多益 (5)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8)
金融議題 (1)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0)
一般班 (0)
其他
其他 (3630)
老師
發問
登入
註冊
自來水公司考古題 102年 國文
自來水公司考古題
102年 國文
主題分類
學習法
學習方法
公職考試
高普考
鐵路特考
初等/地方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稅務特考
民航特考
國安局/調查局
身心障礙特考
原住民特考
外交特考
海巡特考
就業考試
中華郵政
捷運公司
銀行考試
農漁會
國營事業
中華電信
台電公司
臺灣菸酒
中油公司
自來水公司
中鋼/中鋁/中龍鋼/中碳
農田水利會
漢翔航空
臺灣港務公司
台糖公司
其他
金融證照
期貨/證券
投信投顧/信託
理財規劃
內控
授信/外匯
債券/票券
股務人員
專技/技術證照
導遊領隊
記帳士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報關人員
技術士檢定
社工師
食品技師
人身保險業務員
軍警考試
一般警察/警察特考
警專/警大
軍士官/預官
軍校招考
升學考試
升高中
升大學/轉學考
升科大四技
研究所
國貿類
國貿大會考
專責報關人員
教育師資
公幼教保人員
公幼教師甄選
教師甄試
語言檢定
全民英檢
TOEIC多益
資訊平台
就業資訊
金融議題
鼎文學員專區
密集班
一般班
其他
其他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1.
※閱讀測驗
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萬古流芳」的鐵板一塊?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他們的聲名都來自身後多年——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成為經典只是近代的事。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而像連橫、賴和的地位則與台灣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至於像《詩經》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更說明就算是著無庸議的經典,他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
談論、學習經典因此不止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判的焦點,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與情境的自覺,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包括了文學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
上文中所引用的成語,下列選項的解釋何者錯誤?
(A)誨淫誨盜:以正途教育感化犯罪者
(B)息息相關:比喻二者關係非常密切
(C)著無庸議:沒有其他不同之意見
(D)與時俱變:和時代一起成長改變。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2. 文中說「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推測其原因可能是下列何者?
(A)當時傳播資訊不發達
(B)二人經濟窮困無法編印詩集
(C)兩人未經科舉考試,也沒有當官
(D)兩人的作品風格和當時審美觀不合。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3. 上文中提到的四位作家,其作品配對何者正確?
(A)顧炎武:本草綱目
(B)黃宗羲:天工開物
(C)連橫:臺灣通史
(D)賴和:臺北人。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4. 對於本文的分析,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文學上的「經典」是永恆不易的
(B)元雜劇和明清小說是當時教化百姓的工具
(C)賴和受到重視是因為他的小說反映了台灣歷史
(D)《詩經》詮釋的改變,是因為後代科學上的新發現。
0討論
0留言
0追蹤
問題討論
5. 下列選項中,本文對「經典」的說明何者正確?
(A)「經典」是聖人遺訓,觀念不容置疑
(B)「經典」的意義在於能提供對話的平臺與反省的依據
(C)「經典」能超越文學典律的轉換與文化場域的變遷,始終受人信仰
(D)「經典」解答了我們在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迷惘。
愛舉手問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