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考考古題 111年 普考經濟學概要

1. 關於個人行為或個別廠商行為的研究是屬於下列經濟學的何種研究方法? 

2. 有關凱因斯學派(Keynesia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3. 如果200萬噸石斑魚與30萬部冷氣的生產組合落在A國的生產可能曲線上,則 A國不能生產下列何種商品組合? 

5. 大多數大學生需要支付學費而且無法從事全職工作。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 

6. 假設小吳有A、B、C三個工作機會,其他條件皆相同,A工作的月薪為4.5萬,B工作5萬,C工作6萬,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7. 在醫療用口罩市場的供需曲線平面上,假設因製造口罩的主要原料熔噴布大缺貨,造成廠商出貨量減少。此種情況將造成: 

8. 如果汽油的價格降低會使車子的需求增加,下列何者正確? 

10. 當兩物品的交叉彈性為正值時,表示此兩物品的關係為何? 

11. 橘子與柳丁是替代品,如果橘子價格大幅上漲,則柳丁的: 

12. 假設在競爭市場中一產品的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3. 假設某消費者有20元預算,可以購買原子筆與鉛筆。若原子筆價格為5元,而鉛筆價格為2元。下列何種消費組合會在此消費者之預算線上? 

14. 若一財貨為季芬財(Giffen goods),則當其價格下降時,對消費者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6. 一家早餐店如果雇用兩名員工可以做出 300 份早餐,三名員工可以做出 400 份早餐。假設雇用每一名員工的薪資是固定的,下列何者符合邊際成本遞增的性質? 

17. 下列何者可以解釋長期平均成本隨產量遞減的現象? 

21. A、B兩家公司的訂價策略可以設定為3元或4元,他們的報償如下:兩人皆訂4元時,收入均為300元。兩人皆訂3元時,收入均為200元。若一人訂3元,另一人訂4元,則收入分別為400元和100元。下列何者正確? 

22. 對於某一完全競爭市場而言,在短期下,如果市場需求增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23. 當廠商的生產技術進步使得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提升時,有關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變化,下列何者正確? 

24. 下列那一項假設是導致個別廠商的勞動需求曲線為負斜率的主要原因? 

25. 下列何種情況發生時,會使得勞動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26.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 

27. 下列那一類的財貨或服務,具有「非敵對性」的特性? 

28. 當政府對具有外部性的財貨進行補貼時,其單位補貼金額應該等於: 

29. 若1990年與2020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是66與102(2016年為基期),阿美在1990年買一個肉粽需40元,在2020年買了一個肉粽需60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四捨五入,取至小數點以下兩位) 

30. 有關失業的成本(costs of the unemployment),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31. 若經濟體系未達充分就業水準,我們可以推論: 

32. 下列何者是政府消費性支出的一部分? 

33. 有關通貨膨脹的成本(costs of inflati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34.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薪資所得」定義中? 

35. 內生成長模型(endogenous growth model)指出,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與創新(innovation)是驅動每人所得(per capita income)永續增長的因素之一,而熊彼特(Schumpeter)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理論則說明: 

36. 景氣循環(business cycles)的特徵之中,不會有下列何者? 

37. 有關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38. 我國景氣指標項目中,下列何者非屬於領先指標? 

39. 下列何者是銀行資金來源的最後依靠者(lender of last resort)? 

40. 在固定匯率制度與其他條件不變下,當外人來臺投資增加時: 

41.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根據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論,下列何者將造成本國貨幣貶值? 

42. 根據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論,在長期均衡達成時,任兩國之間的名目匯率受下列何者影響? 

43. 減稅對於民間消費沒有影響,此一主張稱為下列何者? 

45. 根據總合供需模型,下列何者可能造成物價上升,但產出下跌? 

46. 若想提高短期產出,但不欲改變利率,政府可以採用下列何種總體政策搭配? 

47. 當平均每人所得增加時,公共支出會呈現遞增的成長,且公共支出上升的速度比國民所得的上升速度還要快,此稱為: 

48. 關於貨幣乘數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49. 關於貨幣需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